教育名人故事教育孩子成功的事迹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a_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简约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a_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简约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a_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简约

一、教育孩子成功的事迹有哪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日后的行为、品性、人生观,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家庭的薰陶和父母的教育。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多看看别人教育孩子的事例,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成功的事迹,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成功的事迹
一、一天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洗碗,她才几岁的儿子独自在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蹦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象其他的父母一样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

这个孩子长大后真的“蹦”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上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二、许多年前,一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靠给别人放羊维持生活。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从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

牧羊人回答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去安家。”

“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飞得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

“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儿子们说:“如果你们想飞,你们也会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父亲。

牧羊人接着说:“看看我是怎么飞的吧。”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飞起来。

牧羊人肯定地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

儿子们牢记父亲的教导,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么长大以后终于飞起来了,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发明了飞机。

三、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不慎打落书架上的一个祖辈世代相传的花瓶;为了掩盖自己闯下的弥天大祸,孩子慌乱地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细心的母亲发现了花瓶的“变化”。 害怕受到惩罚的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赶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了架子上的花瓶。

母亲很清楚,孩子在撒谎。到了晚上,她把孩子叫到书房。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巧克力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贝克纳德孩子的名字,这块巧克力奖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创造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很好看的侦探小说。”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吻合得几乎完美无缺呢。不过记住,你用的胶水是用于修复纸质物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更强力的胶水,还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母亲一边说著,一边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这最后的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那么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当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的时候。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我的小甜心。”

听到这里,孩子之前那颗叛逆的心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之后的日子,一切照旧,唯一的变化是,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每当他不由自主地想要撒谎时,那三块巧克力就会立即浮现在眼前。
成功人士教育孩子的故事
1、林则徐

一生俭朴,晚年放逐,有些人建议林则徐应该给孩子留点遗产,以备不测。

林则徐当即拒绝,并且说:“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何用?愚且多财,愈增其过;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何用?贤而多财,徒损其志”。

2、包拯

为官不阿,一生勤俭,他担心家人子弟及后代利用权势欺压百姓,贪污腐化,于是,他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之役之后,不得放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3、寇准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胸有大志,后来中了进士,喜讯传到家乡,寇母已患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把亲手画好的一幅画交给一位知心朋友刘妈说:“吾儿做官,如有错处,你就将此画交给他”。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群臣为他庆贺生日,大摆宴席。刘妈认为时机到了,便将画交给了寇准。寇准开启一看,是一幅“寒窗课子图”,并附诗:“孤灯读书苦含辛,望你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寇准看到母亲的诗画,泪如泉涌,当即撤去筵席,退回寿礼。

4、范仲淹

次子范纯仁结婚,他想父亲乃一大官,理应大操大办,于是托其兄进京让父亲采购。范仲淹长长的购物清单,眉头紧锁,心想:我家历来清廉简朴,岂容后代如此奢侈。

于是,提笔在购物单上写到:“一人站着一人卧,两个小人地上坐,家中还有两口人,退回姣儿细琢磨”。范纯仁接过清单仔细琢磨,理解了父亲的意思,决定简朴办婚事。
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
1.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2.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3.是否有隐藏的困难

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4.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5.赞扬要真诚

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6.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

1.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

2.关于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

3.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4.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5个

5.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二、教育名人故事

教育名人故事

陶行知:甘为骆驼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自己进入反省室

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南京晓庄学校的初期,曾作过一条规定,即全校师生员工一律不准喝酒,违者要进自省室里反省。

一次,晓庄的.农友请陶校长吃饭,农友们敬他一杯酒,陶行知一再解释说不能喝,农友们却坚持道:“您不喝就是瞧不起我们农民,瞧不起我们就不算我们的朋友。”

陶行知没办法,只好把酒喝掉了。农民们非常高兴,把陶校长引为自己的朋友。他们哪里知道,陶行知一返回学校,便立即进自省室里了。

梅贻琦:不苟取分文

1931年冬,梅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由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里人乘坐小轿车来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小轿车。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很简单,从不讲究吃饭,处处精打细算。梅贻琦用一些废纸头起草的一些报告提纲、公函等,现在仍保存在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见证着他廉洁、持身以俭的工作作风。

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国统区的经济日益凋敝,民众生活极其贫困。作为教师阶层的教授的生活,也是困苦不堪。他们中的许多人放弃了出国生活的舒适而甘于清贫,从教不辍,这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崇高精神气节的体现。梅贻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许多教师一样,抱定了“科教救国”的信念。他的弟弟梅贻宝后来回忆说:“抗日战争期间,身为大学校长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梅贻琦,经常吃白饭拌辣椒,有时吃上一顿菠菜豆腐汤,全家人就很满意了。”在西南联合大学还流传着一段梅夫人自制米糕的佳话。西南联大教授们的月薪在1938-1939年间还能维持一家人三个星期的生活,后来物价飙升就不能撑到下半个月了。于是,教授夫人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绣围巾,有的做帽子,也有的做食品。梅夫人视力不好,就与人合作,以七成大米、三成糯米,加上白糖做成米糕,取名为“定胜糕”,隐含“一定胜利”之意。梅夫人每天挎着篮子步行45分钟到“冠生园”寄卖,碍于梅贻琦校长的面子,卖糕时梅夫人遮遮掩掩,但还是被人知道了。于是,梅夫人挎篮卖“定胜糕”的事流传得很远。

梅贻琦一生两袖清风没有积蓄,病后住院费和死后的殡葬费都是校友们捐助的。据韩咏华回忆:在病床旁边有一只他从不离手的手提包,他去世后打开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帐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他虽几次出任当时教育部高层领导职务,又长期独司数十万美元的清华基金,却能一生紧守原则,出淤泥而不染,逝世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正像林公侠所说:“他在母校十几年,虽然清华基金雄厚,竟不苟取分文,在污染成风的社会竟能高洁、清廉到这样的地步,真是圣人的行为。只这一点,已是可以为万世师表。”

;

三、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 教育 孩子的经 典故 事了,你知道吗?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 故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 物品类 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tá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 家庭教育 。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猜你还感兴趣的:

1. 古代教育孩子的事例

2.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3.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4. 关于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

5. 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

四、名人赏识教育孩子有哪些事例

如今,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可。那么名人赏识教育孩子有哪些事例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名人赏识教育孩子的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
名人赏识教育孩子的事例
马克思教女之道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

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

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

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燕妮总是给予具体又透彻易懂的解答。孩子提问题,有时提的不是时候,有时讲的过于固执,但谁也没有看见马克思

恼怒过,他总是那么温和、有耐心。虽然,有时他正在忙于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来跑去向他提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她打扰了父亲。
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以尊重为基础。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没有形成独立的评价标准,但却有自己的独特人格和自我意识。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时,作为家长,不能横加干涉和指责,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应当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其行为加以引导,使之趋向于积极方面。例如孩子出现了某种不良行为,我们千万不能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而不顾孩子承受能力。即使是批评,也要尊重孩子,给孩子留有“给足的面子”,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讲故事或者幽默的方式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认识并改正这个行为。在这个改正的过程中,赏识教育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对孩子出现的正向行为,即使最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赞美和夸奖,这样他们就会更有信心和改正的动力。又如,家长想让孩子做事,最好是用商量的口吻征得孩子的同意,而不是采用命令式。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形成了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会更有益处。

赏识教育要学会分担孩子的喜忧

作为家长,有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思维感受加诸到孩子身上,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正确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分享孩子的喜忧。成功优秀的家长在孩子的眼中有三种身份:长辈、知音和朋友。如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家长应真诚地与孩子一道庆贺,分享欢乐;
赏识教育案例分析
毛毛(化名),男孩,15岁,独生子女,赏识教育第48期学员。从小和父母、外婆一起生活,四年级以前在父亲工作的地方上学,性格也比较开朗。毛毛父母关系十分和谐,他们对毛毛的教育也几乎没有什么过激的方式。

父亲是个朴实的人,因工作需要常年不在家,父子关系因此比较生疏。毛毛多是和妈妈和外婆一起生活,对外婆的感情尤其深厚,对妈妈的感情反而一般。妈妈曾经错怪过一次毛毛,毛毛耿耿于怀,此后极少与妈妈沟通。

四年级以后,父母把毛毛从矿上转到了现在的韶关市上学,孩子对转学的事情很是不满。转学之后,毛毛明显感觉不适应,也没有交到什么新朋友,于是逐渐变得内向了,很少和别人沟通,他把QQ签名改为“小白痴”,同时也在日记里写道:我就是一个小白痴。

在学习上,毛毛还是比较努力,希望能够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韶关一中,结果后来没有考上,被分配到了其他中学。这对毛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妈妈也就此事和毛毛做过沟通,当时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然而,从初一开始,毛毛的学习状态及生活状态开始下滑,最后发展到不愿意去上学。在家里和父母也基本不沟通,不洗脸,不刷牙,态度消极……面对毛毛的情况,父母虽然烦恼,但也做过很多努力,给了孩子很多鼓励,希望他能去上学,但收效甚微,父母很是苦恼。

案例分析:

在回访中,赏识教育的老师问毛毛:“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是愿意留在这里(韶关市)还是愿意回矿上?”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回矿上!”

此外,老师也问毛毛的妈妈:“如果从你的角度来看,这个孩子对你和外婆的感情是怎样的?”她说:“对外婆的感情很重很重,对我的感情是在中间。”老师问:“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感情加起来,能不能抵得过对外婆的感情?”妈妈说:“可能很难。”老师又问:“孩子对矿上的感情重一些,还是对这边的感情重一些?”妈妈说:“孩子对矿上的感情非常重,对这边的感情则非常轻。”

也就是说,在毛毛的心里,目前身处环境的一切是远远不能与外婆及矿上相比的,是一个完全不能比喻的倾斜。

看起来,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不同的家:外公外婆的家,爷爷奶奶的家,父母的家,自己的家……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只有两个家:一个是情感世界的家,一个是物质世界的家。当我们的情感世界的家和物质世界的家不能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严重的甚至会崩溃。

案例中的毛毛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他的情感都放在了四年级以前,他情感世界的家在矿上,那里有他深爱的外婆及他所熟悉的一切,而他却身处物质世界的家,身边除了妈妈,一切都是生疏的。情感世界的家与物质世界的家割裂了,让孩子十分痛苦,感受不到快乐,于是几乎崩溃的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就是一个小白痴。”再加上没有考上理想中学的沉重打击,让毛毛更加希望能够回到原来的矿上,于是就出现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不沟通,不洗脸,不刷牙……

解决措施:

从赏识教育的角度,父母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支持,因为这个孩子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到了另一边(矿上及外婆),父母与孩子中间缺少一个能够让感情流动起来的桥梁,此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融进去,诱出来。

从孩子的角度,让要孩子明白自己为何身处这种状况,看清真相,全接纳,后升华。

从家庭的角度,这个家现在是分成两块的,是不完整的,要让这个家完整起来,孩子才会有力量上学。

此外,父母需要多去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妈妈应该主动去寻求一些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不要让孩子总是生活在母子俩的圈子里,而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和周围的人融在一起,让家里的亲戚朋友(特别是外婆)和孩子小时候的伙伴、同学、老师给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带回矿上原有的温馨记忆,帮助他从现有的状态中走出来。

其实,只要父母看清真相,会有很多好的解决方式。

猜你喜欢:

1. 家长教育孩子的发言稿3篇

2. 孩子教育心得3篇

3.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发言稿3篇

4.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

5. 教育孩子的建议和困惑有哪些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a_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简约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a_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简约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mwj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n/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