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怎么培养孩子旅行习惯(如何在旅游中培养孩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春季带孩子旅游需要注意什么?
1、春季总是气温不稳定,温差很大,因此要携带衣物要足够保暖,防止着凉。2、选择合适的地点扎营:近水、背风、远崖、近村、背阴、防兽、防雷。3、春季也是流感高发期,所以出门在外要注意卫生,不要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多停留,选择到空旷、空气质量好的地方。4、雨具是春季出行必须随身携带之物,最好带一把小小折叠伞或一次性方便雨衣。5、出门时,记得为自己随身备一本小册子,里面记录一些重要的联系电话以及其他信息,在你需要求助的时候会派上大用场,如果是防水的就更好了!6、春季,降雨在所难免,在外游玩碰上下雨天,拍照时要注意防滑、防摔、防坠,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7、春季是一个潮湿的季节,蚊虫和细菌特别容易滋生,因此应尽量避免饮用生水和吃不卫生的食物。8、鉴于多雨的季节特性,出发前要注意衣着哦!着装尽量在保暖之外兼顾一些防水、防风的功效,才能玩得没有后顾之忧。9、露营时,如在外野炊野餐烧烤,要注意风向,不要随便丢弃火种,余火熄灭,以免引起火灾。10、不要坐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以免受潮致病。11、有过敏病史的人,更要注意所选择的露营地点,应尽量回避有花之处,也可事先口服扑尔敏或安其敏等抗过敏药物,预防花粉过敏。12、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户外摄影的好时机。在出外旅游之前,最好先检查一下相机的性能,电池要充满,千万不要让相机受潮。13、春季出行露营,因为户外环境多变,路况也多,所以一定要准备一双防水防滑的户外鞋,时刻保护着你的安全。【露营必备装备】帐篷、睡袋、防潮垫、洗漱包、防风绳、地钉、防雨布遮阳布、枕头、露营灯、户外急救箱。【露营后注意事项】1、露营后的营地清理。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2、露营装备的清洗和保养。帐篷:每次露营结束后,将内外帐及帐杆、地钉清理干净。帐篷一般不能用洗衣机清洗,可用非碱性清洗剂水冲清洗,完毕后放置通风处阴干,再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睡袋:睡袋使用后尽可能晾晒,保持睡袋干燥。优先进行局部清洗,尽量减少整体清洗次数,避免降低睡袋使用指标。推荐手洗,尽量不要拧绞。清洗后自然晾干,避免高温烘干,晾干后可轻轻拍打
二、亲子旅游好处多,养成独立、勇敢的旅行性格
看着柔软的新生命挥舞著小手小脚,满含依赖地贴怀里,抱着胸,大口大口地吮吸。做为被依赖的人,心中也会充满柔软和温暖,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小东西的唯一和不可替代。孩子出生后的前三个月,我就在这种氛围下安静地在台湾娘家陪着孩子,觉得岁月静好。
然而那时是我们夫妻和朋友夫妇预定好的旅行时间。计画去普罗旺斯,再开车前往巴塞隆纳,前后大约两星期。因为早在孕前就已预定,不可退换,若不去只能认赔。那么,能不能带三个月大的小小孩一起去呢?我对于旅行很拿手,但毕竟只是新手妈妈,带婴儿做跨洲旅行难免有「带炸弹出门」的恐惧。又因娘家父母不愿意小外孙给无良爹娘带出国「折磨」,最后决定扔下多多君,自己出发。
一路上担心已经多年没有照顾幼儿的外公外婆究竟行不行?三个月的多多会不会发现妈妈不在身边而大哭?奶喝得多不多?觉睡得够不够?会不会半夜吵老人家起来?另一方面自驾旅行灵活度高,其实很适合带幼子一起,朋友夫妇又是很渴望孩子的人,沿路问怎么不带着孩子一起来?外加为了不要断母乳,每日都要找时间挤乳等事由,一路上,多多君一直处于话题中心。家里还时不时传来几张孩子照片,倍增思念。因而不由地想:为什么不带多多君出门呢?我在担心什么呢?特别是回来后多多小子已经拒绝母乳,更有得不偿失之感。所以起心动念,觉得应该开始让孩子能够适应旅行。
旅行性格1:不怕陌生人
不过一开始倒不是真的以旅行性格为前提来培养多多君。本来一直盼望的是香香软软的女儿,但老天送来的孩子却是个小子。何况大龄生子,这孩子极有可能没有其他手足,将要面对孤单的成长,并在我们年老时身负重担,在我们逝去后独自承受悲伤。身为人母,我希望哪天我们不在,他仍然可以独立坚强、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行,为自己喜欢的人肩负风雨。所以从开始就希望他勇敢、独立、具备好奇心。
这恰恰也是一个合格旅伴的条件。当然,勇敢、独立、好奇心都是人格特质,很大部分取决于孩子本身气质,但至少可以把孩子训练成不要一没看见妈妈就哭、碰到陌生人上来说两句就躲、跌倒了不能自己爬起来、看见新事物掉头就走的小孩子。
虽然我没养儿的经验,但是总看过很多小孩。我自己比较害怕的是一见到生人就哭闹、没有看见妈妈也哭闹的婴儿。就不精确的观察来看,虽然不是全部,但大部分怕生的婴儿都不是在大家庭出生,生活中固定见到的人很有限。或是因为爸妈忙碌交给保母带,等回到爸妈身边时就不愿意离开爸妈怀抱。于是我想,让孩子多接触新的人事物是可能的解套之法。
我很幸运,可以专心做母亲,但因工作关系,我们暂居新加坡,亲人都不在身边。家里成员只有三人,比一般忙碌的台湾家庭生活圈还要窄小。为了让多多从小就能感受自己是大家族的一分子,也为了让长辈可以常常看到孙子,从四个月大开始,我固定每两个月飞回台湾一次,好让多多适应环境转换,同时也多和亲戚朋友接触,这也刚好让多多从小就习惯跟着妈妈当空中飞人。
但是,在新加坡的时间毕竟更长,为了不要让孩子成天只能跟着妈妈两个人在家互相大眼瞪小眼,我更尽力排各种约会。多多在时常见到不同人的环境下,逐渐习惯来自陌生人的逗弄喜爱,而且因为外子的同事各国人种都有,多多也从小就习惯各种肤色的叔叔阿姨。
旅行性格2: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午睡
培养不怕生的过程,说起来很容易,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是母亲情怀。即使耐性不佳,我也希望孩子跟自己最亲。虽然这样的联想毫无根据,不过电影迷的我记得《空中监狱》里**魔的一句话:「心理有问题的不是小时候母亲抱得太多,就是抱得太少。」(真奇妙,我几乎不看育儿书,却记得电影里非常不重要的一句话)。我希望孩子能不排斥外人的拥抱,又希望孩子要特别喜爱自己的拥抱。矛盾非常。于是一面觉得不能太过宠多多,一面又想要找出一个专属于孩子与自己的仪式。最后的解决之道是在午睡这个点上找到平衡。
最开始的念头是希望孩子能清楚午间小歇和夜晚长睡的不同,再来也是因为自己很享受抱孩子的乐趣。所以从多多三个月大开始,午睡时间几乎都是趴在我身上睡着。年纪小睡眠时间长,等他熟睡,我也抱够了,就会把孩子放上小床继续睡。大一点只睡一两个小时的午觉,我有时就抱着他看电视、读书、滑手机(不瞒您说,最后还发展出同时抱小孩吃饭、写作的技能),直到他睡醒。就这样,孩子非常喜欢在我身上入睡,身为母亲的虚荣获得满足。同时也就能好好鼓励多多亲近亲朋好友这件事。
这个能让孩子在身上好好睡觉的技能同时带来其他好处。一个是能保持爸妈原有的社交活动;一个是养成孩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午睡的习惯。
一般来说,带小小孩和朋友约会的最大障碍分为两点:小孩怕生,再来就是午睡问题。多多自小就持续不断地和外人接触,怕生这点在他身上没有发现过。事实上这小子两岁大时就自己吵来了独自在我们朋友家过夜的权力。我想这多少出于天性,但应该也和后天的养成有点关联。作息才是另外一个对大部分爸**较麻烦的考量。未满一岁半的孩子通常白天需要小歇两次,更大一些的孩子需要的睡眠量降低,但午睡也很难避免。我和其他妈妈朋友出游时,时常碰到的问题是,约的时间只能是早上,午饭前后就要带孩子回家睡觉。或是干脆约下午五点以后,孩子睡饱起来的时间。对于同样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种相约模式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和没有孩子的朋友相约,就难免局限。老实说这多少也是小家庭很难继续与单身朋友保持亲密往来的原因之一。
多多在五个月大时已经可以陪着我出席各种朋友聚会,聚会中我除了自己抱着他,也尽量让他待在想抱他的朋友怀中。这个阶段婴儿背巾是母亲的好帮手,因为环抱性强,对婴儿的安全感大,小孩容易入睡,妈妈的双手也可以自由。我的写作吃饭抱小孩一样不落的技能养成,很大部分要归功于此。
我们在多多已经能认人的八个月大时带着他去巴里岛,就已经能充分发挥出训练的效果。他非但不害怕热情的岛民(巴里岛人对白白胖胖的婴儿完全没有招架能力),甚至在长达四十分钟的 *** 时间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 *** 时,多多君非常自在地被一众热情的工作人员轮流抱着玩和拍照,一点也不哭闹(我们在他视线范围内)。等到多多一岁一个月自觉已经走路很稳,开始偷懒不太爱走路的时候,小家伙还会因为妈妈希望他练习走路、不肯抱他,而干脆跑去找百货公司的专柜小姐,抬头伸出双手高声喊「抱」。以至于我反而开始思索这家伙会不会太不怕生?
截至目前为止,多多已经五岁,不怕生以外,也仍然可以在我身上入睡。不用说,这当然对于旅行的便利有很大帮助。
本文节录自时报出版《把拖油瓶养成小旅伴:0-6岁亲子旅游全攻略》
买书请至此→博客来
三、在旅游期间可以对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
可以这样教育孩子:(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旅游前,要对孩子进行防盗、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事故等“危险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加强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教育孩子按时睡觉、起床、洗脸、洗澡、漱口,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吐痰等;保护好风景区清洁卫生,自觉维护古迹的完善和风景区的一草一木。妈妈要注意观察孩子待人接物的细小环节,好的行为要及时强化和鼓励,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把良好习惯的培养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3)加强品德礼仪教育,提升道德水准。旅游,是孩子接触外部社会的一个重要机会,也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旅途中应教育孩子时时处处讲文明、讲礼貌;去旅游景点要按秩序;乘车、乘船不要争抢、拥挤;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若影响了别人,应该让孩子学会向别人道歉;在乘车途中,要提醒孩子给老人、残疾人孕妇等人让座,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等等。在旅游期间,妈妈要给孩子创造和别人相处的机会,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孩子的交往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同时在与妈妈共同出行中,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妈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孝敬妈妈。(4)加强审美教育,陶冶孩子情操。旅游时妈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观察,让孩子充分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名山大川的秀美,亲身体验寻找大自然的清新和美丽,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城市特色,体味淳朴的民风民情、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优质生活等,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陶冶孩子的高尚情操。只要妈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抓住最好的教育契机,相信您的孩子在旅游期间一定会有最大收获。
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何用旅行给孩子一个值得回味的童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个世界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作为家长可以用旅行这种方式给孩子一个值得回味的童年,旅行中学到的知识比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要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古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说的话确实有道理,读书读得再多都没有行万里路来得真实,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作为家长可以从小带着孩子一起去旅行,用旅行中的点点滴滴给孩子制造一个值得回味的童年。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好好利用旅行这段时间呢?
首先孩子跟随着自己的家长一起去旅行能够感受到家长的陪伴,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给予孩子爱的陪伴,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成长下的孩子是会幸福的,这段旅程也会是值得回味的;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国家,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不同思想不同文化的碰撞可以让孩子学会思考,通过与陌生人交流让孩子勇敢踏出社交第一步,让孩子记住这种与人沟通的激动感受;在旅行过程当中,家长没有必要做好十全的攻略,可以与孩子随心而行,感受自由的快乐,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前行的方向,让孩子学会规划,这其实也是一个学会放手的过程,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给自己的家人安全感,在这个过程中家人给予鼓励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在旅行当中可以让孩子学会掌握一门技能,让孩子学会摄影、学会整理个人衣物、学会保护财产安全,其实这是一个锻炼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久而久之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会习惯这种行为,逐渐培养成好习惯。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培养孩子旅行习惯(如何在旅游中培养孩子)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怎么培养孩子旅行习惯(如何在旅游中培养孩子)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n/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