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往礼仪的培养(孩子交往礼仪的培养方法)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孩子交往礼仪的培养(孩子交往礼仪的培养方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怎么让孩子有礼貌
怎么让孩子有礼貌
怎么让孩子有礼貌,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是有关系的,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现在分享怎么让孩子有礼貌。
怎么让孩子有礼貌1
1、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礼貌言行。
孩子能否做到文明礼貌,重要的是体现在行为上,父母应当在平时多大心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教育孩子到别人家去时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门,不能胡乱闯进别人家时,当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应要求孩子主动和客人打招呼,接待客人时,学会让座、上茶,送客,并且不影响大人之间的交谈,客人告辞时,要求孩子把客人送到门或电梯口,到公共场所时,要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上车、购物时不要拥挤,应当自觉排队等候,依次序而进,等等。
2、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学会礼貌待人,避免自我夸耀和背后骂人。而家长自己的言行更为贯要。如果做父母的表现得暴躁、刻薄,行为粗鲁,爱挑剔,他们就不会耐心地劝说孩子,这就是为什么专家认为,对父母采说,改变孩子行为的最好办法首先是家长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3、让孩子感同身受。
父母部有自己的“圈子”:亲人、同学,同事,朋友,可是大人们的“圈子-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大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孩子们也根本无法领会,只有让孩子感同身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让孩子接受客人并且具备热情,就先要和孩子就客人的问题进行沟通,这非常重要,因为孩子足跟着大人的感受来表现的。当有客人上门时,父母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和客人之间的友情,说说与客人之间的趣事,这样子孩子就会跟着父母的感受去礼貌待客了。
4、礼貌教育有始有终。
父母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必须仿到有始有终,切不可虎头蛇尾。而且还必须做到统一步调,不能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有的管,有的护,有时严,有时松,造成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
我们在交往中都渴望有一个良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想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而且当今社会又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成功的助力器。为此,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教孩子一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知识。
5、让孩子学会正确运用好文明礼貌用语。
“谢谢你”,“对不起”和“请”这些礼貌用语,如使用恰当,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正确地运用“谢谢”一词,会使你的语言充满魅力,使对方倍感温暖。道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来回答。
6、发现问题就立即解决。
当发现你的孩子不习惯用敬语时,便立即加以矫正,直到孩子养成说敬语的好习惯为止。家长切不要把孩子的许多问题都集中起来,试图突击解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现一个问题就立即解决。如果孩子和长辈说话时没有使用敬语“您”,父母便可马上纠正孩子,直到孩子说正确了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和长辈说话应该讲礼貌,有礼节。礼貌是一个人修养和品位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表征。一个懂礼貌的人肯定更会受到周围人的接受和认可,不管他是成人还是小孩。心理学家认为,礼貌归根到底是习惯的.问题。因此,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不懂札魄的大人,而不懂礼貌会使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同事的尊重和友好的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所以说,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就应教破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怎么让孩子有礼貌2
1、首先,提前约定,明确告知孩子应该怎么做。
很多父母,习惯于在出门的那一瞬间,告诉孩子将要去哪里,甚至还有的是什么话都不说,直接带着孩子走。
他们自己心里明白,要去哪儿,去干什么,在那样的场合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就习惯性地觉得孩子也知道。
却不料还是对此一头雾水,不管是从生活经验的缺乏还是认知能力都不足,都使得孩子对很多状况并不能做出准确清晰的判断。
父母知道,这是一个严肃庄重的场合,应该安静端坐。可是如果你没有提前明确地告诉过孩子,孩子就不会明白。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不要乱跑,不要大声讲话,见了人要以怎样的话术问好,那就提前明确郑重地告诉他,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你时不时发出的“不要乱动”“不要讲话”等命令来达到你期望的目标,结果就会让你失望。
2、其次,教会正确规范的礼仪。
在不同的场合,孩子应该怎样行动才是合乎礼仪规范的,家长可能有一个标准,但孩子并没有。
所以除了提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还应该教会孩子你所期望他做到的样子,好孩子既知道在这样的场合就应该这么做,也明白正确的做法,孩子不明白的地方,父母还应该做出示范。
3、第三,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孩子,可谓言传不如身教。
如果父母自己做不到讲文明,讲礼貌,只是要求孩子那样做,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二、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
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你知道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的方法,欢迎阅读。
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1
1.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
当看到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训斥、批评,而没想过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貌是什么,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
一个三岁的男孩在被妈妈多次批评没礼貌之后,问妈妈:你老说我不懂礼貌,到底什么叫礼貌呀?至此,妈妈才醒悟,一个刚三岁的孩子对于抽象的礼貌是不理解的,因而也无法要求他有礼貌的行为。要让孩子懂礼貌有礼仪,第一步当然是告诉他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
父母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他具体的做法。如对长辈说话时要使用“您”,早上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分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对长者不能称呼姓名或叫老头,而要称呼“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等;别人工作时不去打扰;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任意插嘴;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到别人家里不随意动东西……
2.反复练习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而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在告诉孩子什么是礼貌之后,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做,习惯成自然。
比如,每天都要搭乘电梯好几次上下楼,可以教孩子一走进电梯先向开电梯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问好。别人帮着按了楼层,要说谢谢。离开电梯时,要向电梯里的人说再见。每天这样练习,他自己就会主动地问候了。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去给邻居送信、水果等,教他如何敲门,怎样和叔叔、阿姨讲话等。
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做父母的应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3.及时制止孩子不礼貌行为
让孩子明白,你愿意在他对你有礼貌时答应他的要求,而不喜欢听到他命令你。这当中要注意的是,你自己与孩子说话,也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因为,孩子的模仿力是极强的,父母就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你应该经常对你的孩子说“请”、“谢谢”,让他明白礼貌用语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让孩子明白,用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要求,得不到好效果,比如“你从来不带我去公园,妈妈坏!”可以教孩子用积极的方式提要求,比如“咱们去商店买完东西以后能去公园吗?”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成熟,他就能用礼貌的方式提出要求了。
如果孩子打你或叫你“大笨蛋”时,怎么办?这时候,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然后坚决地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然后,还要告诉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如果孩子在超市或商场大哭大闹,非要买一件东西,你想尽办法也哄不住他,怎么办?这时要心平气和但坚决地把孩子带出超市。找一个较安静的地方,把他放在一边,你看看报纸,等他安静下来。这时,可以平静地对孩子说:说好了今天不能再买玩具了,今天来买菜。然后带他回到超市里。这样,孩子就明白,自己哭闹是没用的。
4.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具体
“鼓励”应该贯穿于教养孩子的全过程。对那些已养成坏习惯的孩子,表扬就更为重要。家长应留心孩子的行为,尽可能地鼓励他偶然的礼貌行为。不过,要让孩子明白你为什么表扬他。你应该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具体说明你表扬他的原因。家长们往往只
说“好孩子!”“真不错!”实际上,应该具体地说:“你刚才要糖吃的时候说了‘请!’,真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刚才排队等其他小朋友领完冰淇淋才自己领,做得真不错!”你的表扬要具体明确,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的好表现会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励,应该坚持下去。
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2
礼仪
问:我的女儿并不腼腆,但是当把她介绍给刚见面的陌生人时,她很少与他们打招呼。事实上,当我们在街上遇到我的朋友时,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我是否应当坚持要她尊重长辈,并向他们打招呼?
答:尊重长辈,与他们打招呼,这当然是我们都希望孩子要学会的东西。虽然你不想强迫你的孩子向长辈问好,但你还会有机会用有效的策略继续教他学会那些得体的礼仪。比如,你可以向他示范得体的举止,或通过角色扮演教他怎样向别人有礼貌地打招呼,有时还可以替害羞的孩子或不合群的孩子说话。所有这些做法的确都可以向你的孩子表明什么样的礼仪是为人们所接受的。
提醒
要认识到,小孩学会应用得体的礼仪是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且要花些时间。每次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要重点教孩子练习一种或两种行为礼仪。可以从所有不同的礼仪中进行选择,这包括教会孩子如何与长辈和其他孩子打招呼,如何说再见,如何说谢谢你,如何使用纸巾,学会得体的.饭店、餐厅礼仪,还有如何接受和赠送礼物的礼仪。甚至对最小的孩子也要尊重。当孩子说话时,保持目光的接触,要注意倾听。要重视并小心照料好孩子的东西。
给孩子讲解什么是恰当得体的行为时不要用批评的口气,通过正面教育使孩子学会得体的礼仪。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小孩什么礼节都懂,这样想是错误的。教育孩子避免鲁莽行为。要给孩子们讲清楚,在一定情形下他们能做什么。例如,当你临时有事忙碌,告诉他们可以画画、看书等。
与孩子商定几种一致同意可以接受的联系方法,以便当他们的确需要你时,就可以得到你的关注。教育你的孩子学会使用礼貌词语,诸如“请”“谢谢你”“请原谅”等。家长要意识到,如果经常能听到这些词语,这些词语即能成为孩子的“第二天性”。
表扬你的孩子。当你的孩子表现得很有礼貌时,你要表扬他们。经常给你的孩子示范好的礼仪,以身作则就是你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孩子往往是你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而不是听你说什么。)如果你和你爱人偶尔考虑不周,教育孩子要考虑周到就更加困难了。通过使用排练、角色扮演、利用玩偶和讲故事这些娱乐形式,能够加强对你家学龄前儿童的礼仪训练。例如,如果你容许孩子用电话与别人交谈,一定要教给他们以有礼貌的方式去做。
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3
教育孩子有礼貌的方法一:让孩子喜欢打招呼
平时带孩子外出,见到认识的人,就要教他对别人说“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除了对方赞美孩子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自己的孩子“有礼貌真乖”,从而让孩子喜欢跟别人打招呼。
教育孩子有礼貌的方法二:培养孩子多倾听习惯
教育孩子平时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多倾听,注意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要在中间插话打断别人说话,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可能尊重自己,让他自己意识到要懂礼貌讲文明。
教育孩子有礼貌的方法三: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判断力,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平时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孩子往好的方面引导。
教育孩子有礼貌的方法四:制定关于礼貌的规则
家长必须为孩子制定一些关于礼貌的规则,其中除了包括关于礼貌行为的内容外,还需要详述使用礼貌用语的必要性,比如“敲门”、“借东西前征得同意”等。
教育孩子有礼貌的方法五:赞扬孩子礼貌的行为
点出孩子礼貌的行为并对其表示赞赏,清晰地表明你欣赏礼貌的行为,让孩子感觉良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看完上面关于教育孩子有礼貌的方法的全部内容,你学会了吗?
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4
古有“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人类从“野性”走向“理性”的标志。礼者,即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仪者,即为规范的表现形式。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规范的表现形式。“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一夜可以产生一个暴发户,三代也培养不出一个贵族。来自外界的财富甚至包括知识,都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上来,可个人修养体现于生活细节举手投足之间,却绝非三五年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有家长抱怨,我讲了多少次,那兔崽子就是不听,有什么办法?有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上一秒钟才答应着,下一秒就抛诸脑后?有家长尴尬,这孩子长这么大,一点规矩都没有,老给我丢脸……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们在责怪孩子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是否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谦让、真诚、宽容、诚信?是否把尊老敬贤视为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否记得对所有长辈都尊称“您”?是否任何情况下都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是否在公众场合说话时轻声细语?是否能够向为自己服务的人真诚地说声“谢谢”?是否对擦肩而过的邻居点头微笑。
孩子的礼仪教育离不开家庭。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礼仪教育,仅仅只是依靠学校教育,孩子长大以后,无论知识积累有多丰富,无论专业水平达到多高的地步,个人素养始终在一个让人遗憾的水平。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请先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有礼貌的父母。
七成家长认为孩子不懂礼仪
赛场上,中国学生因为没有给外国小朋友准备礼物,尴尬之下只能以人民币回赠;饭桌旁,中国孩子热闹讨论,谈笑风生,外国孩子却在安静就餐,这是发生在英国坎特伯雷举行的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真实场景。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如何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却是很多家长的难题。
约七成家长认为孩子不懂礼
新快报记者最近在“新新家长群”做了一个随机调查,约七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礼仪,只有不到两成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礼仪很好。其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餐桌礼仪、社交礼仪方面最需要提高。
李女士应邀带着女儿去赴宴,行前怕女儿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特意叮嘱了一番。没想到,女儿一到现场就把之前的约法三章抛诸脑后了,菜刚上桌,女儿就急不可耐地伸出了筷子挑出自己愿吃的菜,放在跟前,旁若无人地吃起来。大家饭没吃完,已经饱腹的她便大声喊道:“我吃饱了,想回家。”这让李女士“无地自容”。
调查显示,“礼貌有加、举止文明”已成为不少年轻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期望,甚至已超过以前父母最看重的“恒心和毅力”、“勤俭持家”等品质。
家长做表率好过苦口婆心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家长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孩子的礼仪教育,但也有11%的家长觉得,顺其自然即可,没必要教育。其中,有接近七成的家长会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35%的家长则表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孩子身上反映出来无论好的坏的,都是家长的投射。”“兔子”表示,如果家长本身做不到,再怎么教育也不可能出来一个表里如一的孩子。“兔子”儿子比较害羞,见到陌生人只会躲到妈妈后面,“兔子”认为是自己影响了儿子。“虽然我不至于像孩子那样躲到后面去,但我和别人接触时出现的躲避表情或者不自然的表现,孩子是一一看在眼里的。”
调查中,大部分家长都表示,自己会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只有不到两成的家长表示,自己会在特定的场合才会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
“其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礼仪教育的道理和方法都渗透进去了。”果果妈对此表示同意,她认为礼仪教育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意识地做出表率,孩子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身边的家人是第一责任人。“小孩都是有样学样,有问题的都是大人。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要扪心自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我是不是也这样?’”
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中心曹云昌主任认为,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
德国柏林弗莱蒙小学校长凯梅尔博士指出,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关键。比如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总是对孩子说:“请你帮我……好吗”,“请你……好吗”,而不会说一些生硬的句子,或者强硬地命令孩子去做事。孩子做完了某件事,母亲总会说声“谢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父母总会和孩子商量一下。例如,父子一块看电视时,如果父亲想换一个电视节目,总是先对孩子说:“杰克,我们换个频道看好吗?”
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1~2岁:基本礼仪
1.学说“请”和“谢谢”以及问候大家: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每当他要点心或玩具时,父母就可以提示他说这些礼貌用语。
2.学会分享:引导孩子领会“分享”的涵义。可以给他两件相似的玩具,然后从他手中拿去一件,交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只有一件玩具,难以摆平,应该对他说:“现在轮到别的小朋友玩了,等他玩好了你再玩。我们先做另一个游戏。”
3~5岁:创造社交情景
1.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喜欢的食物。较好的做法是:故意给他一种他不爱吃的东西,引导他正确说出:“不,谢谢。”让他明白吵闹和做鬼脸是不礼貌的行为。提醒孩子享受美食后要感谢做饭的人。许多孩子不喜欢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妨让他们在得到家长同意后中途离开。
2.学会感谢。如果你的孩子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礼盒,提醒他说谢谢。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学龄前儿童还不会写字,可以引导他在卡片上画画并签上名字。
6岁:最后的学前礼仪课
1.教孩子做一个好主人。先让他说出在别人家做客时感到快乐的事:比如说小朋友让他一起玩玩具、给他喝饮料等;然后让他用同样的方式招待客人。当孩子出门做客时,应该提醒他穿戴整洁,做个好客人,遵守别人家的规矩。
2.电话礼仪。教孩子打电话很容易,多数孩子喜欢玩这个“成人玩具”。当他接电话时,可以先教他说“你好”。如果电话不是找他的,提示他问一句:“请问找谁?”当孩子要拨号打电话时,替他念号码,并提醒他先作自我介绍:“我是某某”。
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5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家宝贝是聪明又懂礼貌的,但是这种聪明懂礼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那么父母们怎么培养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呢?
一、父母要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们与父母的接触最多,所以孩子通常会模仿父母。因此,家长们如果想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首先就要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不妨从自身做起,先成为有礼貌的人。
其次,家长们要让孩子耳听目染,经常在孩子面前说礼貌用语,待人接物都要有礼貌。最后,不能逼迫孩子,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等。
二、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因为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具备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父母们要懂得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至2岁的孩子
可以教他微笑和讲文明用语。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两项教育越早进行越好。
首先,让孩子明白微笑的含义是表示友好,并且鼓励孩子给他人微笑。还可以经常逗逗孩子笑一笑,让孩子多笑,爱上笑。
其次,在教孩子说话时,不仅可以叫孩子叫爸爸妈妈,还应该叫孩子说一些文明用语,如谢谢、对不起,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到这些文明用语,印象会比较深刻,对其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至3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显然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所以这时候可以教孩子些什么呢?
第一,教孩子与人打招呼。比如当与熟人见面时,教孩子说叔叔或阿姨好,而且每当孩子说一次就得给孩子鼓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会可以并且能熟练的与他人打招呼了。与他人分别时,要让孩子说叔叔阿姨再见等。
第二,当家里来客人时,鼓励孩子教孩子说迎宾的文明用语,如果孩子大一些,可以让孩子给客人送茶水等。如果随行的客人中有与其相当的小朋友,可以教孩子拿出其东西与他们分享。
第三,教孩子尊重他人。当父母与其他人说话时,教孩子要学会安静,做一个有礼貌的倾听者。如果有急事要离开,那么要小声与父母说,或通过一些小动作来提醒父母。
一个孩子是否有礼貌,很大程度在于父母,所以想要一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的父母们,要从小就得培养孩子哦!
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6
一、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
当看到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训斥、批评,而没想过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貌是什么,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
父母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他具体的做法。如对长辈说话时要使用 您 ,早上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分别时要说 再见 ;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 请 ;得到帮助后要说 谢谢 ;对长者不能称呼姓名或叫老头,而要称呼 老爷爷 、 老奶奶 、 叔叔 、 阿姨 等;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到别人家里不随意动东西
二、 反复练习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而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比如,每天都要搭乘电梯好几次上下楼,可以教孩子一走进电梯先向开电梯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问好。别人帮着按了楼层,
要说谢谢。离开电梯时,要向电梯里的人说再见。每天练习,他自己就会主动地问候了。
三、及时制止孩子不礼貌行为
让孩子明白,用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要求,得不到好效果。 比如孩子打你或叫你 大笨蛋 时,怎么办?这时候,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然后坚决地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然后,还要告诉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四、多提供孩子和客人交往的机会。
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可这样做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会想:妈妈为什么不让我跟客人在一起,是不是我总是做错事情?久而久之,家里一来客人,孩子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所以,当有客人来访时,父母应该把孩子叫来,向孩子介绍客人,再向客人介绍你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帮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和客人一起说说话或做做游戏,而不是把孩子打发到一边去。
最后,家长要注意,父母的以身作则永远是最重要的。潜移默化中,教孩子要懂得礼貌,即便他一时不理解 尊敬 、 谦让 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孩子就会注意进行模仿,这些都是孩子今后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础。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基本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孩子的基本礼仪培养的方法,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基本礼仪
1.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2.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3.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4.心情不好,再好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也补救不了皮肤.
5.睡眠不好,会使人说话语无伦次,反应迟钝,黑眼圈突出.
6.别人释放“有毒气体”的时候不能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装作若无其事.
7.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8.女人一辈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
9.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10.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11.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12.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13.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14.送人走要说:“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6.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17.不揭别人的短处。
18.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9.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1.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22.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23.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24.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25.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26.与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让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27.人穷志不短。
28.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29.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30.学会温柔学会聆听。
3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3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3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34.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35.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36.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37.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38.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39.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40.生活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合拍,但是有一点是四海皆准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41.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42.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还击。
43.人活在这个世上,首先要学会一个“忍”字。
44.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不要轻易告诉对方你的秘密。
45.钱不是靠攒的,会花才会赚。
46.学无止境,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47.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
4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职。
49.只有错买,没有错卖。不要只顾着贪小便宜。
50.有时候孤单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调剂。
51.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没有福气遇到。不管有没有遇到,都不要否认它。不要算计别人,尤其不要算计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不要使用手 段去得到。
52.最勇敢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不要害怕欺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骗。
53.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是回不来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可以承受的数字以内,即使回不来,也是心里早准备好的。自己不能承受损失的数目,就不能借。
54.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许多可贵的友谊都败坏在钱上。
55.君子可寓意于物,但不可留意于物。
56.出门在外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57.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58.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等别人先挂。
59.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60.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61.多看书对心灵有益,你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62.是你去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你。
63.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要笑在人前笑,要哭一个人躲起来哭。
64.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65.简单的事情复杂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66.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
67.不管什么条件下,仔细刷牙,特别是晚上。
68.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没有早餐喝杯水也一定要。
69.少说别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70.你是无价之宝。
71.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买单。
72.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怨天由人,在做之前要想想应不应该,出了事要学会自己解决。
73.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
礼仪是在文明社会中被普遍认可的规则,而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是和当时的环境相匹配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礼仪?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环境二字,礼仪一定是符合特定的环境的,孩子经常是没有觉察到这种环境的变化,所以才表现的“不合时宜”。(我废话,比如,在高档宴会中采用淘气堡中的行为方式,一定是会让人抓狂的,其实反之亦然,在淘气堡中做一名“安静的美男子”也是蛮奇怪滴)。
(二)蒙氏的环境教育观
蒙氏的环境教育观指出,环境的类型包括:家庭、自然、社交、教室四大类。其中,家庭环境是孩子培养社交能力的.主环境,是儿童交往的培训基地。马莲师姐在讲授中特别强调了家庭角色中“公平”的重要性。在家庭中,由于天然的形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因而公平*社*礼仪的培养就更加重要。自然环境中主要培养孩子平等对待外界事物的关系,教室环境着重于专注力的培养。
蒙氏观点认为,孩子在2-6岁期间,其实对社会规范是很敏感的,这是孩子要求社会化的一个表现,他开始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掌握得体的礼仪,使其尽快的在各个场合都表现的自如得体,日后拥有自律的生活。
什么是孩子经常面对的“社交环境”?幼儿园、游乐场、家庭聚会、父母的社交应酬、生日聚会等等,都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社交环境。
(三)孩子在社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跟成人一样,孩子在社交环境中也会面临诸多不适应的情况,主要包括:自信与自卑、勇气与胆怯、礼貌与霸道、合作与专横、参与与拒绝、表现与害羞。每个孩子在社交中的表现体现个体的差异,同时也会在家长的引导之下产生不同的趋势。
(四)家长应该怎样做?
DO:
1、家长要特别注重公平性观念的培养,比如在与孩子相处时可以选择相对公平的游戏(如飞行棋、**牌、跳棋等),以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和遵从逻辑的观念。社交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的一点就是,它是建立在开放、平等的基础上的。
2、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建立自信。
3、鼓励孩子通过探索和体验进行学习,有勇气面对困难。
4、注意礼仪培养,懂感恩,有礼貌。
5、乐于与孩子分享游戏,共同完成事情,建立孩子的合作精神。
6、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观点,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的参与意识。
7、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展现自己的优点,有正确的自我表现意识。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参与活动,在社交中体会和学习,同时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和维护公平的环境,因为孩子的社交方式都是在学习家长的行为。
DON’T:
1、强迫分享。分享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强迫分享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反而容易起到反面的效果。
2、言行不一。要求孩子的礼仪和原则如果家长都不能够遵守,那孩子怎么能相信呢?
3、 过度约束。礼仪不是无限的“不能”,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表达,勇敢的交流,自如、得体,才是我们追求的礼仪。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孩子交往礼仪的培养(孩子交往礼仪的培养方法)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孩子交往礼仪的培养(孩子交往礼仪的培养方法)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n/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