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教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教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教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发挥榜样的作用。2、营造阅读的气氛。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2、交流与讨论相结合。四、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1、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2、中外名著。3、报刊。4、科普科幻读物。五、督促学生的阅读落实1、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与教师指定内容相结合。/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52d58ecac5177f3e670952ad target= _blank title= 点击查看大图 “https://video.ask-data.xyz/img.php?b=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52d58ecac5177f3e670952ad”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opener”>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52d58ecac5177f3e670952ad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首先、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益处的名人名言,像凯勒的“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等。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并让学生自己推选图书角的小负责人,建立班级借阅制度,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交换阅读,同时,集体到图书馆借阅,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对于平时喜爱看书的学生,不仅平时加以及时表扬,在学期末还授予这些学生“读书之星”的称号。其次、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多都在家里,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和老师的遥控指挥,很难坚持长久。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单一的兴趣转为一种习惯,还得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家长与老师之间达成一种共识,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才会见效。所以可以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向家长发出倡议,让他们和老师共同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理念,家长们也肯定会支持这项读书活动。有了家长的监督与支持,许多家庭都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了。再次、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在学生读书成长的道路上,不仅要做到“好读书”,还要 “读好书”,所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家长们也有想给孩子买几本课外书,但不知买什么样的书籍比较适合?也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是把学生成功引向课外阅读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责无旁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参考了一些学校的课外阅读考级制度,向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部分优秀的课外读物供参考。如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水浒传》、《朝花夕拾》等课外阅读书籍和名人传记,散文等智慧类书籍。在这些著作中,学生们可以追随大师的足迹,聆听先哲的教诲,领略名人的风采。这些书既能让学生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又能让他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就会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最后一点、激励语言的积累。在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要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己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片,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与此同时,利用早读、读书课、语文课的时间,开展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演讲比赛、诵读比赛、好词好句接龙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并在班内定期评比“阅读大王”、“积累明星”,使学生在阅读积累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满足感。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让我们教会学生读书,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本文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
三、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老师应该怎样做?
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老师应该怎样做?
一、可以要求孩子们每天坚持阅读打卡,这样经过21天之后,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们知道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打卡,就是希望有人在监督自己,希望大家看到自己的坚持不懈,这能够激励自己,老师如果想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那么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这是一项作业,但是经过三个星期的坚持,学生们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离不开阅读,每天睡之前,就会捧起书来读,早上起床也会多上两页,利用碎片时间读书,也会收获很多知识。
二、在班级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老师可以在班级里利用一个角落,制成图书角,在这里放着很多图书,科学,地理,文学经典,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相信如果有如此多的书籍,孩子们在下课之后,也会情不自禁的走到那里去,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课间的美好乐园。
三、如果学生表现的好,老师可以用书作为奖励。
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们读书,但是鼓励并不是只是口头说一说,而是应该别出心裁,老师可以给孩子奖励,比如一个精美的书签,或许这是老师利用工作之余,精心制作的,有老师的期许,有老师的爱。老师也可以将书籍作为奖励,比如自己读过的书,有优美的句子,有好看的情节,有跌宕起伏的人物设定,相信如果学生们能够收到这样的书,一定会非常感激老师,也会如饥似渴的读书,大家会把读书当做是一件乐事,会把读书看做是有意义的事情。
四、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关系着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学生未来获取信息、终生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却不理想,读书没有语感,缺乏感情,不流利顺畅的现象屡见不鲜;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多读
叶圣陶先生说:“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经之路。
随机点拨
老师的点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想让学生在老师的适时、巧妙的点拨下,让学生打开思路,开拓视野,抓住关键,善于联系,不断地把具体的解读技巧、智慧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也使师生之间构成了一种互相辐射的信息交流,这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阅读实践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推荐书籍并布置阅读任务
1、推荐书籍
老师结合课堂教学,根据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推荐一些简短的童话、寓言、儿歌等。或者根据学校活动,推荐相关书籍。
2、布置阅读任务
老师把阅读当成是一项例行的任务,下达给每一位学生,滴水穿石,日积月累,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然是任务,老师就有监督和检查结果的义务,面对整个班级,众多学生,老师也实感觉分身乏术,那么如何才能解放老师的双手,为老师减负,而又能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呢?
坚持阅读纸质书籍,每天读完书后让家长在系统中简单记录,老师端就能及时知道学生是否阅读,阅读什么书籍,阅读了多长时间等信息。“课外阅读记录卡”大大方便了老师监督和检查,无疑是老师的“神器”!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学生不仅用眼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坚持做读书笔记,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课外阅读记录卡”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心得”的撰写功能,及时写下自己所思所想,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在系统中可以时常翻阅,再次读起时可能有不一样的体会。
2、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循序渐进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们都能乘上书籍这艘巨帆,在阅读中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教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教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教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n/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