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如何教育孩子自我保护/a_怎样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如何教孩子自我保护
在现实环境中,自我保护是每个孩子必须要学会的基本生存之道。但方法必须注意,矫枉过正,简单粗暴地吓唬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外面的世界险恶无比,以至于变得胆小怕事,毫无安全感。父母在日常生活和旅途中,应该随时随地教育孩子安全防范的技巧,让孩子对保护自己多些自信和常识。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父母要做的,就是让自我保护的意识根植到于孩子心里,随时随地有防范意识,无论处于怎样友善、热情的`环境中,都不能完全放下戒心,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陷入危险境地。
教孩子应急技巧
让孩子学会走失、逃生的应急技巧,并给孩子准备好带有紧急联系人的中英文求救信件,随身携带。可以在出发之前模拟场景,加深印象。
让孩子在视线范围内
父母必须严格规定:年龄小的孩子绝对不能脱离父母的手或者离开父母的视线范围。大一些的孩子,不在视线之内玩耍必须告知父母,并且先征得同意。
警惕陌生人
告诫孩子,千万不能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跟陌生人走。假如陌生人要强行带走,一定要大叫,并告诉过往的人,你不认识他。
培养孩子分辨能力
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敏感性和警惕性,提高孩子观察能力和识人能力,增强对危险环境的预判。
远离危险环境
发现可疑情况或不明原因的突发事件,一定要尽快远离,告诫孩子不要好奇看热闹,更不要贪图小便宜,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当时的情况。
了解现行骗术
事先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和孩子一起学习、了解当地常用骗术。日积月累,走得多了,阅历日渐丰富后,孩子识别骗术的能力自然会加强。
二、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缺乏安全感”,这是现时人们对于日益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切感受。同时,由于现在农村的家庭基本也只有一两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人身安全感到更加忧虑。有的孩子读小学五六年级了,上学放学家长还要亲自接送。有的孩子回家后不准独自出外与小朋友玩,只能关在窄小的空间范围内;家用电器、炉具一律不准孩子摸,怕有意外。孩子在家里就像个被捆住了手脚的机器人。
还有的孩子当受到不法侵害或遇到危险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茫然失措,或忍声吞气,或逃避躲避,使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
其实,家长的消极举动并不能起到保护孩子的实质作用,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自己建立起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在培养孩子自己建立起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上,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呢?
(1)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对于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及使用;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儿童天生好奇、好动,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教给孩子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如懂得一些自护自救知识,如怎样止血、防毒、防火、防冻、防震等;煤气泄漏时要先切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打火,否则会引起爆炸;遇到意外,比如遇到他人敲诈勒索时,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如110、119等;万一被人强行拐带走,要懂得找机会逃脱或找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
(3)教育孩子掌握或了解保护自己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交通法规等,家长要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详细讲解某些具体条款。
(4)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不可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邀请或好处,以免误入陷阱;注意孩子防范不测和自控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三至六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变得更强,但自我保护意识却没有明显提高,对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风险没有太多概念。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玩纸飞机,却不知道纸飞机的尖尖有可能会划伤眼睛;有的孩子喜欢骑平衡车,会追求速度,却没意识到速度越快越危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探索欲不断增强,户外活动随之增多,难免会受伤。家长如何做才能既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又能鼓励孩子的探索欲,又能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面与大家分享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01
适度放宽孩子的行为,
不要求事事顺从
三至六岁的孩子正处于第一个逆反期,主要表现在行为上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他们的注意力会从父母和家里转移到外界和小朋友身上,所以会有更多的主动对外探索的行为。
如果父母在这一阶段以欣赏和喜悦的态度去接纳他们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他们会更有主动性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会轻易被失败打倒,还会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磕碰是常有的事,父母要做的不是限制其行为,而是评估环境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比如,把家具的尖角包起来,把贵重或易碎品放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举动虽小,却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安全探索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孩子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如探索,自如发展,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否则,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孩子会变得拘谨、扭捏,甚至更容易受到伤害。
02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
很多孩子受到伤害后不敢和父母说,因为每当孩子与父母分享糟糕或失败的事情时,会遭到指责、批评和挑剔,因而,在孩子的眼中父母不是值得依靠的对象。
因此,父母的支持、鼓励、认可以及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极为重要,能够助力孩子快速且健康的成长。
有一个严重的误区是,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是无条件的爱,但事实上,大多数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有条件的爱。
比如,有的家长常说:“你在幼儿园一定要听话,放学才带你出去玩。”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可爱,也不够被爱。
当心理匮乏时,孩子就不会从容、大方、自信,极有可能形成胆小、懦弱、退缩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会使孩子更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
让孩子在心理上强大起来,让他的热情、开朗和自信展现出来,困难、压力甚至一些攻击都会离他远一些。
03
正确理解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
三至六岁的孩子有一个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这并不意味着“自私”,而是自然地觉得和别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因此,家长要非常耐心地对待孩子,他不是有意去捣蛋,也不是故意制造冲突,问题发生后不要着急定性或批评孩子,而是要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既可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的行为,又可以让孩子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因为自己不当行为去攻击别人或受到伤害。
比如,和孩子在家演练他在学校中是如何与别人发生冲突的?而后进行角色互换,分享感受和想法。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他做事的时候就能够替对方着想。
04
对于孩子们之间的小冲突,
家长不必过度反应
小朋友的交往模式和成人是不同的,也许上一秒孩子们还在争夺玩具,下一秒就和好如初了。
如果家长过度担心孩子,就会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他可能就会害怕,不愿意去幼儿园,不愿意出去玩,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家长更需要用比较稳定的情绪来引导孩子拥有稳定的反应,否则会引起他们在行为和心理上的变化,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
05
要教孩子关于身体保护和安全防范的常识
例如,和孩子读专业的绘本,告诉他们游泳衣遮挡住的地方不能给任何人看。如果有人侵犯了自己身体的隐私,要及时和父母说。
要教会孩子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可以通过逃跑、大喊、求助的方式来帮助自己,不要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
除此之外,在玩玩具、追跑打闹的时候,有类似水台的安全隐患的地方,需要特别小心,就算不慎发生意外,受到伤害,父母要心平气和地接受,一定不能对孩子大发雷霆,过度的批评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造成二次创伤。
孩子的大脑对风险、情绪和行为的评估十分欠缺,父母不仅要苦口婆心地提醒,还要不厌其烦地接纳和训练,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家长要坚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探索欲,平和客观地应对孩子遇到的伤害,不对孩子进行过度指责。此外,家长还要不遗余力地提醒训练孩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助力其平安顺利长大。
四、怎么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怎么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1.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2.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孩子还小,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阅历,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没有界限,甚至因为无知而没有常识去挑战一些极其危险的事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作为有着丰富生活和人生阅历的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以此来丰富孩子的社会阅历,增长孩子的见识。比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的时候,要给孩子看一些因为不懂得保护自己而受到伤害的案例或者社会新闻,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社会存在很多风险,然后向孩子普及相应的对策。
3.拒绝陌生人的诱惑,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性是天真美好的,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单纯的东西。当孩子们看到陌生人嘲笑他们或者给他们糖果时,他们会非常高兴。孩子们很容易被陌生人欺骗。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灌输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轻易拿陌生人的东西的观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被陌生人欺骗拐卖的孩子不在少数,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有防骗意识。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自我保护/a_怎样教育孩子自我保护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何教育孩子自我保护/a_怎样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n/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