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教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如何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 2、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 3、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
- 4、如何培养有同情心的孩子
一、如何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的同情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痛苦的关心和安慰。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同情心的培养需要从童年开始,因为如果在童年时代没有受到善良情感的教育,以后就再也不能在他们身上培养起这种情感。儿童一旦失去这样的时机和教育,其童心就可能走向邪恶。”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同情心的培养。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一、鼓励、引导孩子的同情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要从赏识孩子的行动开始,对孩子的富有同情心的行为和表现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通过这种回应和赏识,强化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以后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
二、做有同情心的父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孩子们对社会的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很多都是从家庭的氛围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很多父母本身就是很有同情心的人,在这个家庭里长大的小孩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长大后更易成为有同情心的人。
三、教孩子爱好小动物
有调查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小动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具有强烈的同情心;而残忍对待小动物的孩子均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缺乏同情心。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德,严格纠正孩子残酷对待小动物的行为。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自然博物馆、水上世界去参观动物,或让孩子饲养小动物,让孩子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对小动物的残忍行为。
四、多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
如今,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有很多,这都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契机,例如希望工程、对不幸的同龄人献爱心等活动,父母都应该支持,更重要的是,父母也应该一起参加。和孩子一同关心弱者,会给孩子树立高大的榜样,比空洞地说教要有用得多。此外,父母不妨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比如尝试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安排孩子参加一些健康群体组织的活动、聚会和交往,如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学校团队组织的看望照顾敬老院老人以及认养动物园小动物等,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家人以外的陌生人。在这个过程,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并体验到助人为乐的乐趣。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家长应当与孩子统一战线攻克难关,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能力,所有父母应当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下面跟大家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1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如果你家只有一个宝宝,那就更不要着急,尽量始终如一地按照下面的方法做下去:
让孩子了解各种感觉。
首先,你可以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当他亲吻你受伤的手指时,对他说:“哦,真是好宝宝,这么心疼妈妈!”他会从你的反应中知道,他的做法是被认可的,也是值得赞赏的。另一方面,当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友善时,也要平静地给他指出来。告诉他:“你拿走小明的玩具卡车,这让他很难过,你该怎么做才能让他开心一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就是玩“每周情绪”的游戏。每个星期在冰箱或小画板上挂一幅表示人的某种情绪的画,如悲伤、高兴、惊讶、生气等等,然后和孩子谈谈他都在哪些时候感觉到这些情绪。
表扬孩子有同情心的行为。
当孩子做出充满善意的举动时,要告诉他做得对,而且说得越具体越好:“你把你的玩具车给小明玩,真是太大方了!你看他多高兴啊!”
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感受,也告诉他你的感受。
孩子讲话时,你要专心听他讲,让他知道你在意他的感受,看着他的眼睛,并且用你自己的话重复一下他所说的。比如,听到他喊“好啊!”时,你就可以回应他说:“哦,你今天很高兴。”虽然要是你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可能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他完全可以谈谈“高兴”这种感觉。同样,你也可以与他分享你的感受:“你打我,这让我很难过。让我们想想,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告诉我你不想穿那双鞋。”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而这个是小孩子不容易明白的概念。
即使你的感受与孩子的行为无关,也可以说出来与他分享。你可以说:“我很难过,今天没能把给外婆的信寄出去。”或者“虽然我很爱你爸爸,但有时也会生他的气。”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也有感觉和情绪,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处理情感问题是长大的重要一步。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2
教孩子理解别人的行为。
当别人行善做好事时,提醒孩子注意。例如对他说:“还记得超市里的那位阿姨吗?我把袋子掉在地上时,她帮我们捡。她对我们真好,我本来很难过,但她让我感觉好多了。”这样做,你可以让孩子加深理解别人的行为会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书籍也能给孩子提供很多这方面的好机会。你可以问问孩子他觉得故事里那只迷路的小狗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另一个故事里的小女孩为什么笑了。告诉他如果你是这些角色,你的感觉会是怎样的,然后问孩子他会做何反应。这些讨论会帮助他了解别人的’情感,以及如何推己及人。
教他理解语气背后的意思。
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不同语调表达的意思。你的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隔壁的小妹妹是在抱怨,因为她不高兴了,不想跟他继续玩了。你可以编一个游戏,帮助孩子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感受。用几种不同的语调重复同一句话,让他猜你表达的分别是什么意思。比如,说“听我说”这句话,分别采用生气、高兴和想要告诉他一个秘密的语气,看看他能不能听出其中的区别。
教他理解非语言信息。
你们可以在小区的游戏场边或公园里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让你们能在不冒*别*的情况下观察别人。和孩子来玩猜猜看别人的感受的游戏,然后向他解释一下你这样猜的理由:“看到那个小男孩了吗?我觉得他很开心,因为他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大笑。你觉得是什么事情让他这么高兴啊?”
教他基本的礼貌常识。
良好的举止是孩子表达对别人关心和尊重的最好方式。一旦他能够用语言和别人交流,他就能开始说“请”和“谢谢”了。告诉他,如果他对你有礼貌,你就更愿意帮助他;而你不喜欢他用命令的口吻让你干这干那。当然了,对他以礼相待,胜过千条规则、万种解释。如果你经常对孩子和其他人说“请”和“谢谢”,他就会明白,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这些都是日常交流的常用语。
不要靠发脾气来驯服孩子。
当你的孩子打了别的小朋友,这的确很容易让你郁闷,但千万不要把对孩子发脾气当作管教他的工具。讲道理和举例是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要是你对孩子说:“你真要把我气死了”是能把孩子吓住,但要是你能向孩子展示什么是同情心就更好了。不要发火,花一点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坚决的语气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也不该打小明,你伤害了他,也让我不高兴。请对他说‘对不起’。”
给孩子一点小小的任务。
研究发现,有责任感的孩子也会学着无私和关心他人。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孩子都喜欢完成一些小任务。而有些工作,如喂养宠物,尤其适合用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如果你能使劲地表扬他做得不错,那么效果会更好。比如说:“看狗狗起劲地摇尾巴呢!你对它太好了,你给它喂东西吃的时候,它真的很开心。”
给孩子做榜样。
你自己做善事,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极好方法。拜访生病的邻居或刚生了孩子的朋友时,带着你的孩子。如果有条件,你也可以在自己帮助希望小学或者贫困区孩子的时候,让他帮忙,比如收拾自己不用的玩具和文具等。你可以简单地跟他解释一下,人们有时会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他们有时就是需要额外的帮助。
培养同情心,男孩女孩要一视同仁。
我们的社会通常认为,男人比女人缺乏同情心。因此,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更要求女孩富有同情心,并且为此表扬她。我们往往觉得男孩“必须像个男子汉”,但其实,如果我们能往这方面教他们,男孩也能像女孩一样有同情心。
三、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
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
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引导,成长过程中也会伴随很多的烦恼,在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学会挖掘孩子的兴趣所在,现在分享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
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1
培养孩子同情心的4个方法
虽然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得同情的真正涵义,但是家长可以鼓励和教育孩子去关心、帮助他人,将同情心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里,让它茁壮成长。
1、鼓励孩子关爱别的小朋友
孩子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不能区分出来。比如,别的小朋友摔了一跤,哭了,他自己也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了起来。孩子出现这种现象,家长不能取笑和责怪他。虽然孩子因为年幼而分不清自己的痛苦与他人的痛苦,但这却是他日后产生同情心的重要心理基础。假如不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苦痛,同情心也就不可能产生了。
因此,要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鼓励孩子多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孩子做了帮助别人的事情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
2、培养孩子对动植物及物品的爱护
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会很自然的把玩具富予生命,和它们说话。在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时,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比如,当孩子在折树枝时,家长以小树的口吻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家长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想自己的身体如果受伤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他们去体会别人的痛苦,理解别人的感受。
3、引导孩子关心体贴长辈
在家中,可以培养孩子对家长的体贴和关心,比如,帮爸爸倒杯水,给妈妈递东西,吃水果的时候挑大一些的水果给爷爷奶奶等。每当孩子这样做的时候,父母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许,为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做了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家人以外的成人。可以带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在小区里遇到熟人亲切地进行交谈。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习与别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所有这一切都会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使他们从小培养起与人友好相处,对人具有同情心的情怀。
4、通过游戏情境培养孩子同情心
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家长可以通过游戏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病人、医生、爸爸、妈妈等角色,体验生病时的痛苦,体会医生给人治病的快乐;感受妈妈做家务的.辛苦、爸爸下班归来后的劳累等;从而懂得要热爱、关心自己的父母,去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
另外,也可开展其他的情景游戏,如在下雨的时候和没有雨伞的人共撑一把伞、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等,来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精神,使孩子懂得只有众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孩子缺乏同情心的表现
1、在家里她(他)最重要
2、很少承担或不愿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
3、经常会和小朋友打架或者闹别扭
4、对自己的物品很敏感,不允许别的小朋友碰
5、会看不起幼儿园里的某某小朋友
6、看到老师批评犯错误的小朋友会表现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2
宝贝同情心发育两大特点
同情心是宝贝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最早获得的一种情感反应,其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1阶段:
同情心的萌发早在宝贝出生3个月既已产生。比如,3个月大的小宝贝听到别的宝贝的哭声,他会感到不安,继而产生同情,出现移情反应,并因此哭闹起来。当宝贝9个月的时候,如果他看到别的宝贝摔倒了,他会因为同情而流泪,然后钻进妈咪的怀抱寻求安慰,好像摔倒的就是他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宝贝自我意识还没有萌芽,无法区分自己与他人,因此总是把别人的痛苦视同自己的痛苦。儿童发育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把这种现象称为“全球同情心”。
第2阶段:
1至2岁时,宝贝已经能够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且具备了试图减轻他人痛苦的本能。比如,15个月的宝贝看到别的小宝贝哭鼻子时,他可能也瘪着小嘴想要哭,然后他会拿出自己手里的玩具去安慰哭鼻子的宝贝或者给哭鼻子的宝贝擦擦眼泪,以此来表示他的同情心。但是,由于认知能力不成熟,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的同情心才好,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很容易出现同情心混乱状态。比如,如果哭闹的宝贝被抱走了,那么想要去安慰别人的宝贝就失去了安慰的对象,他可能转而抱着他的玩具小熊,以哄玩具小熊的方式来继续表露他的同情心。总之,同情心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反应,我们要做的只是在适当的时机对宝贝的同情心给予肯定,予以强化。
四、如何培养有同情心的孩子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不论是大人或孩子似乎都变得冷漠了,如何培养有同情心的孩子。不过,美国《育儿》杂志网站不久前刊发的文章却指出,孩子的同情心与生俱来,只是,它还需要父母的呵护与培养。下面就从指导交友、培养爱心等四个方面,提供给家长一些日常可以使用的“小药方”。
1不给朋友乱扣帽子
严禁扣帽子。同情心往往从分辨一件事是否可以接受开始。一个小家伙如果喊人家“猪脑袋”,父母应该立即处罚他,并告诫他说:“我知道你也清楚那个词是不可接受的。”要经常跟他解释,与人为善是生活准则之一。当他与别人陷入口角时,要告诉他:“你不必强迫自己喜欢那个人,但每个人都必须做个好人。”
适当惩罚。如果孩子不能遵守“做个好人”的要求,就该让他们明白其后果,比如不给他买最想要的玩具。一个3岁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很弱的,因此他还不会明白“做个好人”意味着要做道德上正确的事,因此你应该努力帮他压制住这种不当的冲动。
诠释和善。当你碰到孩子要为朋友提供帮助时,要及时肯定他的行为,可以赞扬他说:“你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朋友!”长此以往,他就会明白,做个对别人有帮助的朋友、姐姐、邻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细心周到。用一年的时间,培养孩子逢年过节给朋友和亲戚送贺卡的习惯。当然对于一个小孩来说,要求他写多少祝福的话还不太现实,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画一幅画代替。
2让礼貌成为习惯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同情心,能体贴别人,那么作为父母的你就也得是个富有同情心、能体贴别人的人。此外,你还要制订出规则,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哪些举止(包括不当举止)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然后,严格监督这些规则的执行,即便他们过生日也不能破例。
在平时的举止中,最重要的就是礼貌,它是我们表达同情心的方法之一。对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孩来说,父母应尽力让礼貌变成其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多让孩子说“谢谢”。比如,当遇到装运垃圾的大卡车时,家长可以借助垃圾的形成告诉孩子人与人是如何被联系在一起的:农民种植粮食,我们消费粮食后排泄废物,垃圾清理工再把这些废物收集到一块。所以,垃圾清理工和其他人一样,是应该被尊重的。然后告诉孩子,在外面看到垃圾清理工时,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
家长不妨多说“对不起”。如果你曾经对孩子发过脾气,就应该向他们道歉。父母都会犯错,关键是犯错之后怎么做。要记住,无论大人做什么,孩子们都会有样学样。所以即便是他的妈妈,犯错了也该坦率承认,说声“对不起”。
动作轻柔些。有时候孩子急着表达友好之情,反而会粗暴地去抓别人的手。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示范另一种表达方式。已经育有两个小孩的母亲金波利·马松说,你应该告诉孩子,“要温柔一些”,然后,抓着他的手用动作来教会他们,多大劲儿的触摸,才称得上“温柔”,家长之友《如何培养有同情心的孩子》。
说话语调温柔些。父母对别人展现的亲切善良,对孩子是一种道德榜样。“你表现出的温暖和细心,全在于说话的语调。”幼儿园园长埃米莉·米哈奇克说,“比如,孩子的朋友正在哭闹,我会说:‘拥抱一下可能对他有用。’”由于孩子的记忆很难持久,因此父母需要将这种“课程”多次重复。
3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龄前儿童其实已经准备好参加各种活动了,这时父母要向他们展示如何去做。
分派家务。帮助别人的习惯应从做家务开始。孩子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布置餐桌等。父母可以制作一个进度表,让孩子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务。当孩子问为什么自己要做家务时,家长可以回答说,“我们都是家庭成员,帮助家里做事,其实是在帮助自己。”
帮助邻居。卡伦·塞姆普有4个孩子,最小的才2岁。可当邻居搬走后,4个小家伙都主动承担起照顾邻居家猫狗的任务。无论天气好坏,他们都风雨无阻、乐此不疲。塞姆普自豪地说,孩子们做的这些会帮助他们记住那条“黄金准则”:你需要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即使你不是特别喜欢那样做。
小额慈善。孩子们通常喜欢自己做点贡献,因此要让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每个星期,小孩都会数数自己手里攒了多少钱。”芝加哥犹太儿童早期教育中心主任南希·曼尼维斯说,这些钱可以被捐出来做慈善活动,或者为贫困的儿童买点东西。而后,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我们要怎么帮助这些贫困的人?”或者问问他,如果有5个一毛钱的’硬币,他愿意拿出多少个捐给慈善机构或放到存钱罐里去。
巧用故事。和孩子一块读书也许是一种比较自然的方法。比如,安·莫里斯所著的《房屋与家庭》里就有全世界各式各样的房屋照片,这本书能够告诉孩子们别国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能告诉他们,在别的国家,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着类似的事情:安全感、被人喜欢、学习知识、享有乐趣。
称赞英雄。虽然救火车的警笛声会让孩子感到忧虑,但灾难事件出现时,在尽可能避开那些****的同时,应该让他们关注一下在现场救援的消防员、急救人员以及志愿者。
4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交流感受。随着脑子里词汇量的增加,一个6岁大的儿童就能与人交流感受了,所以跟孩子们讨论书里的角色、主人公的动机是帮助他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问一问:“你认为女巫为什么会嫉妒白雪公主?”
小心媒体。如果电视上的角色互相攻击叫骂,家长就应该立刻把电视关掉。因为孩子们不光是在看电视,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电视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辨别个中真伪,所以对于这些细节一定要小心。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教案)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教案)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n/5562.html